做好普惠金融——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
时间:2024-01-31 12:14 阅读量 252
做好普惠金融——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 肖小和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票据方向硕士研究生 毛磊
一、普惠金融与票据
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关于做好普惠金融——发展票据业务的思考这个文章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
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让重点服务对象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为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难点依然集中于小微企业、农户、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
发展普惠金融主要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业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
(二)票据的概念及特点
商业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具有低期限结构、交易灵活性高和手续较为简便等特点的同时,具有支付、结算、融资和信用等属性,按承兑人不同可区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满足了支付的需要,降低了财务成本;另一方面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低风险的业务特征,银行办理业务流程短、环节少、时间快、所需业务资料少和审批通过率高等便捷性,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承兑汇票贴现来快速实现短期融资需要。由于票据贴现利率一般低于同期贷款费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票据业务与普惠金融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票据具有普惠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党对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落脚点。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普惠金融,妥善解决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维护金融服务的公平性,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全社会、全领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票据业务能够为企业提供支付便利,票据贴现利率往往低于贷款利率,且手续便捷、流程简便,顺应了当下普惠金融发展要求,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此,普惠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票据的基本特征。
二、普惠金融与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以及票据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方面,近几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因素叠加、经济发展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和人群金融服务质效受影响等现实难题,金融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普惠金融纾困政策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强化政策落实,全力保障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档、不缺位,有效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促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韧性和信心。普惠金融,银行业通过数字赋能服务下沉、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延伸服务能力等,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为25%。总体来看,我国普惠金融连续几年取得积极成效,普惠金融覆盖面、可得性和获得感均有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其中,银行业是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抢抓机遇,非银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广泛参与,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
但是,我国票据服务普惠金融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还有大量提升空间,我国近6千万户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占比很高,28万亿贷款与180万亿的企事业贷款相比,占比不到30%,与普惠型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来看远远不匹配,所以,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金融供给与需求匹度提高、支持农村、郊县地区及民生领域方面的横向到纵向的普惠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研究政策制度等的推进。
票据方面,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服务持续加强。一是持续培养中小企业用票习惯,中小企业用票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中小企业签票累计86.6万户,占比92.29%;中小企业签票金额累计14.6万亿元,占比64.95%;中小企业贴现累计90.8万户,占比96.78%;中小企业贴现金额累计11.5万亿元,占比73.00%,票据利率持续走低,12月份加权平均利率已低至1.6%。二是持续改善中小企业用票环境。近年来,上海票据交易所针对性地推出票付通、贴现通、供应链票据等创新型产品,推动票据信息披露、主动账户管理等风险管控措施,不断探索支持实体经济的直达性,优化改善中小企业的用票环境,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活力。
(二)票据服务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功能和作用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规划中提出健全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强化对乡村振兴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等多项任务措施,积极创新普惠信贷产品,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我国现代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主要有四种:社区银行模式、“互联网+”模式、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银保担联动增信模式。其中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托供应链产业链寻找业务机会,挖掘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集群,依靠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真实交易场景,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单据流、业务流等信息,构筑产业链一体化的信用评价体系,快速响应链上小微企业交易融资需求。
自上海票据交易所于2016年成立以来,票交所并针对票据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票据流转与贴现效率的问题相继推出“票付通”和“贴现通”产品,根据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推出“供应链票据”产品。依托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票据业务大有可为,供应链票据依托企业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信用主体,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缓解债务链条问题,有效缓解供应链条上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同时,票据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融资便利性以及较低的融资成本,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3年7月,票交所全面推广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票据的等分化,进一步提升了票据支付结算的便利性,中小企业利用票据进行支付更加灵活。
三、票据业务服务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思考
(一)认真研究票据服务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度与考核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票据服务普惠金融能力,积极引入第三方融资担保、保险机构,通过担保的方式为符合普惠金融服务条件的小微企业开展票据承兑、贴现的增信,提高票据的认可度和流动性;或充分发挥政府融资担保的作用,通过财政部门、财政资金引入票据市场,并设立准入白名单,通过国家或地方担保基金,为符合国家和本市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提供票据融资担保服务或支持担保机构为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同时,不断完善票据服务普惠金融考核机制,如将贴现增加对银行业机构承兑占比,再贴现增加量和调整价格,考核列入小微企业之内,贴现的资本占用可以因承兑或持票企业进行微调等。
(二)票据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理想工具之一
票据具有支付结算和融资功能,集承兑,背书转让、贴现等业务于一身,已经成为企业短期融资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的实力和融资需求截然不同,公司则需要通过票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来获取资金融通。票据能够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为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特别是发展初期以及成长期的小微企业,通过依靠银行信用或核心企业信用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或供应链票据,能够缓解贷款融资的门槛高、利率高的问题,且票据贴现融资手续简便,融资更加迅速。对于成熟的企业通过签发票据有利于集中管理债务,获得延期付款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发展供应链票据服务小微企业
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产生应收应付关系时,可以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直接签发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可以在企业间转让,通过贴现或标准化票据融资。供应链票据的核心在于通过将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资信捆绑,能够将单个企业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风险,起到分散金融风险的作用,依托核心企业的资信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服务小微企业
由于应收账款不具有确权效果,其流转过程中对于原始债务人约束往往较弱,而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议价谈判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工业企业涉及生产、销售、回款等多个环节,研发、生产周期普遍偏长,账期不匹配造成的资金短缺是工业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容易发生故意赖账、拖欠等情况。票据与应收账款的应用场景相似,核心企业通过签发票据能够享受到延期付款的便利性,小微企业收到票据可以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融资,缓解现金流不足的压力。因此,各金融机构可以加大对票据的推广使用,重视票据业务的发展和推广,以票据作为切入产品进入供应链发展票据业务,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五)积极发展票据服务民营小微企业
票据服务民营小微企业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政府可根据小微企业实际发展困难提供票据贴现补贴支持,同时因势利导各大银行重视通过票据业务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深度;银行方面应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定制化服务,根据企业需求灵活组合各类金融工具提供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而不是只局限于贷款单一的形式,更好的发挥银行的优势;小微企业应拓宽思路,了解票据的独特优势,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票据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打开门路。
(六)创新票据产品服务小微企业
自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票交所先后推出“票付通”、“贴现通”、“票交所信息披露平台”等票据创新产品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效推动了票据市场的发展;此外,票交所顺应供应链时代发展需求推出“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大大提升了票据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进行融资的成本。各大银行也针对票据业务进行业务创新,如京票的“秒贴”、各大银行的“保贴”、平安银行的“免开户贴现”等,有效提升了票据服务质量,使得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票据服务。
(七)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服务小微企业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注入新动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日臻成熟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工作目标。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有以下几点优势:1.拓宽服务边界;2.降低交易成本;3.提升治理质效;4.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我国注重数字普惠金融转型,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形式。票据数字化是解决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使得票据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的必由之路。建设票据数字化需要坚持前瞻思维及系统观念,持续推动票据数字化顶层设计,并不断加强市场基础设施、法规制度、系统平台、数据确权与治理等方面建设,以消除数字鸿沟,优化资金供给,促进宏观调控与精准滴灌相结合,让票据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八)银行业机构积极介入与市场科技平台合作,在获客中推动小微企业票据发展
银行业机构在主动创新,注重金融科技投入研究的同时,应加强与市场科技平台的合作,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如最早接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简单汇平台,截至2022年底,经过简单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合作金融机构超100家,开通供应链票据业务用户超4000家,签发、背书、贴现累计交易规模超440亿元。而如今接入票交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供应链平台已达24家,其中不乏银行自主搭建的供应链平台如“平安好链”,在发展自建平台的同时,各大银行业积极与其他供应链平台合作,切入供应链票据等业务,通过有效市场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扩大业务规模,同时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票据服务。
(九)推动票据业务,服务好三农经济发展
自2020年以来我国将三农经济目标全面转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业企业供应链上游主要是农业生产原料的生产者,这类企业往往是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农户,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风险较大,而农业金融具有周期长、季节性强、风险大等特点,其融资需求在时间、数量、方式、偿还期、偿还方式等于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存在本质区别。以票据作为普惠金融创新切入点,扩大票据服务三农经济能力,银行可以供应链龙头企业为核心,嵌入产业链融资服务模式,构建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提供供应链票据服务,如票据托管、委托收款、票据池授信等一揽子结算、融资服务,利用票据解决产业链支付、结算、融资难题,助力农业产业链自愿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此外,借助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真实贸易背景,将资金注入到相对弱势的上下游企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小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难、贴现贵、纠纷多的难题,让票据真正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十)防控小微企业票据风险
小微企业往往不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因此,在推动票据服务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需共同发力,防范票据风险。金融监管部门需强化对票据业务的监督管理,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及时出台、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与执法部门保持高度联动,提升执法力度与效率,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针对票据业务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避免票据违规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法律是企业向好发展的保护屏障,只有遵守法律法规,企业才能在享受票据市场服务的同时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肖小和,陈龙和.发展票据业务与普惠金融研究[EB/OL]第一财经,2021-09-16
[2]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课题组.票据数字化是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海证券报,2022-12-07
[3] 李钧,李冠青.普惠金融的历史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3,39 (02): 69-82. DOI:10.13962/j.cnki.37-1486/f.2023.02.006
[4] 王朝弟.强化现代金融科技赋能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J].中国银行业,2023,(04):10-12+6.
[5] 廖怡琳.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2023,36(06):57-60.
[6] 董希淼,杨晶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回顾与展望[EB/OL]中国金融新闻网,2023-11-27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