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供应链金融“黑洞”:货权风险防控新策略
时间:2024-06-26 12:26 阅读量 268
上次我们谈到了供应链金融中的八大风险之一就是货权风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去看下供应链金融八大风险关键点哪一点最致命?。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货权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它关乎货物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安全转移。这种风险通常由于货权在交接、转移或监管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而产生,可能导致货物损失或权属争议。
回顾历史,不乏货权风险引发的重大案例。如2012年上海部分钢贸行业开具虚假仓单、重复质押获取银行贷款的业内潜规则浮出水面,上海钢贸融资诈骗案爆发;2018年黄金首饰制造商金凰珠宝向多家金融机构质押了大量黄金融资,截至2020年,未到期融资额约160亿元,对应质押黄金超过80吨,涉及十几家信托公司。结果这些黄金被拿去检验,竟然是假黄金,假黄金融资案爆发;2022年广东佛山融资方将库存铝锭一货多押,从而导致货主无法提货,引发集体挤兑,还有类似的案例很多,都凸显了货权风险对资金安全和行业信誉的深远影响。
货权风险的具体表现
货权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假提货单:主要是买方或者第三方,在未通知资金方的情况下,利用虚假提货单据到仓库出货,或利用虚假仓单将货物抵质押,造成货权损失。
2、物流、仓储方与买方勾结: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在未接到资金方放货通知的情况下,将货权提前转移给下游买方,资金方对货权失控。
3、仓储管理不当:在未经资金方允许的情况下,仓储管理公司对货物进行随意处置、使用或抵质押,导致货物无法正常提出,面临货权损失风险。
4、内部管理失控:资金方对内部人员及货物管理力度不够,内部人员联合外部人员弄虚作假,转移货权或超额放货,最终失去货权。
货权控制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类,一般来说由于资金方与仓储企业、融资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因此资金方在货款控制方面相对被动,这个只能通过建立严格的仓储准入审核机制和物流操作规范管理制度,选取可靠的物流、仓储公司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等方式实现。除此之外,资金方也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对仓储公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账检查,加强仓库现场巡视、严格履行合规审查流程,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来提升货权把控力度。下面是一些策略,可能不够全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区讨论。
货权风险防控策略:
1、 健全货权管理制度
资金方在贸易全过程中应注重“控制货权”,审慎选择信誉好的仓储单位,例如将货物主要存放于自管仓库或大型国有仓库,建立完善的货物验收、入库、盘库、出仓制度及操作规范,对存货实时动态监控,防止仓库货物缺仓或被仓储方私自变卖等风险。
2、 严格控制货物单据
资金方须控制仓单、运输发票等单据,确保货权单据真实有效。货物入库应及时回收仓库出具的入库单,谨防库存被“一货多卖”或空开仓单。对于通过提单流转交接货权的业务,加强提单流向管理,确保业务真实性。需要注重单据的规范性,保证放货指令的唯一性,加强与物流供应商的对账工作,适时安排实地盘点检查。这里还要着重说下,要通过电子仓单等形式代替纸质仓单,全程电子化可从源头防范。
3、 建立派驻项目现场制度
对于合同金额较大、周期较长的贸易业务,资金方应当考虑安排驻仓人员或聘用第三方公司,对货物的生产及储运情况进行跟踪,对货物的物流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控制。
4、 制定货物处置应对预案
对于客户可能逾期付款甚至弃货的情况,资金方要对货物的市场情况进行充分的预判,并且制定相应的货物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风险,资金方要迅速果断地处置货物,避免货物大幅跌价或产生更多的异常费用,尽快以合理的价格将货物转售给其他客户,及时止损。如果产生其他损失,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法律追偿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5、加强物流监管:
资金方设立运营部门,统一对运输、仓储及物流实行全流程监管,统一提单开具流程,规范物流单位认定及合同签署、物流数据核对等关键节点。这些单据在资金方平台上开具,可留痕、追溯。
6、明确货权归属:
在上下游及运输仓储合同、单据中明确货权所有权归属公司,要求物流单位将货物单独堆放、单独标识,不与第三方物品进行混同堆放,有条件的话可以单独租库存放监管,然后通过定期巡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对货物实地盘点。这里不仅仅是人防,还可以通过科技巡检来完善补缺人防漏洞。定期检查物流单位操作规范性。
7、严控物流指令:
在上下游及运输仓储合同、单据中明确发货以公司经盖章的发货指令为准,并统一物流指令单格式及出具流程,严禁私自修改指令单内容,严禁通过他人代发、转发指令。如果使用电子提货单,那么电子提货单可通过移动设备扫描识别,并在移动端做好电子提货单的签收确认工作。
8、严选物流单位:
选择物流、仓储单位时,对物流、仓储单位进行严格认定,关注物流仓储场地、人员、设备等条件,历史经营情况,重大诉讼及经营风险情况,内部管理规范性,必要时需要求提供相应担保。
9、建立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
数字化为供应链金融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机遇。其中,AI人脸识别技术助力实现高效、安全的电子签收,确保交易双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GIS技术结合电子围栏,为运输过程提供精准监控,有效防范潜在风险;而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货物跟踪与库存管理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数字化平台通过融合物联网技术,为资金方提供了对动产情况的智能化、全天候监控能力,有效减少了动产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了融资风险。同时,数字化平台增强了业务真实性的穿透识别能力,使资产价值属性与实物属性更好地结合,实现了物流、商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实时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科技与供应链场景深度融合,使得交易单证和资产的真实性得以保证和真实反映,实现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真实映射。这种数字化平台使得的供应链交易过程可视化。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