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贸易业务,实现0风险是不可能的,想吃肉不挨揍是不科学的!
时间:2024-07-01 20:16 阅读量 187
今天微信好友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一张图和一句话,觉得挺有意思,对于目前很多国企贸易公司挺有启发作用,所以想拿出来供大家思考一下。
人性的真实:既要~又要~还要~
人生的真实:鱼 VS 熊掌二择一
ps:
有个老师曾说过
“千万万中之一的幸运你认为会是自己?!
为什么?!你家祖坟着火了么?!只冒青烟都不够用”
很多地方国企因为受到地方gdp或者融资的需求,纷纷开始进入大宗供应链贸易行业,省属、市属、区县属、乡镇企业,都加入了这个大军里。
这些企业,很多之前都是从事垄断业务的,所以对市场业务,其实不是很了解。
市场业务与垄断业务有什么区别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两点是:
其一,竞争激烈,需要符合市场化的机制来参与竞争;其二,市场化业务,经常出现风险,有对风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所以很多国企,都要求既要营收、又要利润,还不要风险,对风险实行0容忍。
做业务想实现0风险,那怎么可能呢?
01
大宗贸易业务比做实业要风险大很多
做实业当然也是有风险的,但是相比做贸易来说,风险还是小很多。那为什么做贸易业务要比做实业的风险大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交易金额大、诱惑多;大宗商品贸易主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交易金额大,是大宗商品贸易的主要特征,交易金额大,意味着受到诱惑就多,就容易出现风险。
大宗贸易,数字化技术普及率比较低,即使有数字化,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只要依赖人的行业,诱惑有大,风险肯定小不了。金融行业、政府官员,都是一样的。
二、大量预付或者赊销;因为大宗商品具有典型的标准化特征,做为一个贸易商,上没有自己的生产,下没有自己的需求,两头在外,所以大部分国企贸易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基本都是以资金切入。
资金切入贸易,一般是以预付或者赊销的形式存在,预付或者赊销,属于信用业务,要对上下游进行授信,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决定着预付账款或者应收帐款的风险。
即使是找一些资信比较好的企业进行预付或者赊销,但是现在好也不代表着未来就会好,一个企业经营是否正常、是否有现金流,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所以说选择什么样的企业进行预付或者赊销都会面临风险。
三、大量的存货可能会受到价格减值或者货权风险;除了预付或者赊销风险外,很多国企贸易公司做了大量的存货业务,虽然下游给了一部分保证金,但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还是挺大的,有的时候,下游客户给的保证金根本不够抵御价格的波动,有的企业会采取期货套保来防范,有的因为监管部门不让做套保,企业只能硬扛市场风险,这方面也会面临巨大的价格损失。
大量的存货,除了会导致价格风险外,一般国企会把货物存放在第三方仓库,也会面临货权风险,第三方仓库很可能与下游客户串通,在没有国企同意下,私自把货物挪走的风险。
如果是农产品、冷链,还有可能因为保管不善,造成损失。
除了以上风险,国际贸易还涉及到国外政治风险、海关通关的风险、税务风险、、、、
02
既想做贸易业务想挣钱又不想承担风险是不可能的
那位朋友在朋友圈发的非常有道理,人性都是既要A又想要B,但现实是A和B之间只能做出选择。这个也是符合经济学中资源有限的理论基础。
我们做供应链贸易业务,出风险是正常的,不出风险才是不正常的。只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争取把风险损失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就可以了。不能要求公司做业务一点风险不出,甚至是出一点风险就大呼小叫,不分青红皂白的业务中断、追究责任。
既想做业务又不想承担风险,在这方面,国企就更加严重!
国企都有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要求!国企的资产是国家的,企业经营都是委托具体员工来经营,正常经营的企业都经常出问题,想想如果做风险业务,不加控制可能会出更大的风险。
但是这个需要平衡,政府和国企还是有区别的。国企要想发展,必须要建立市场化的机制,才能激活组织和个体,主动承担自己的能够承受的风险,拥抱变化,国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做生意,其实就是收入、成本、损失比,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和损失,就值得干。
没挣钱,还赔钱了,那不行。如果挣钱了,赔点钱,无所谓,只要没有个人利益输送,没有违反法律和道德,也勤勉尽职,就可以了,这样才能激发更多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两个后果你选择哪个?
一是,怕出现风险被追责任,一点点干或者躺平,创造极少的价值。二是出点风险,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信,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第二个!
两害相钱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应该是所有人的选择模型。
03
要学会在风险中成长,在风险中进步,在风险中受益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人对风险的理解其实还是不够成熟。主要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养成了什么都要求确定性,惧怕风险,也不知道怎么管理风险,所以对风险缺少正确客观的认知。
我们对做一件事需要付出的成本,一般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因为成本相比风险,更容易识别,有确定性。风险,典型的属于不确定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发生了,也不容易识别出来是否是操作人故意还是过失、还是真的是市场风险。
其实我们想一想生活中,干啥没风险呢?选工作、找对象、定城市、、、、关键是不想承担风险,也意味着啥也干不了,没有任何发展机会。
这个世界,干什么事其实就是赌个概率。
中国有句俗话:前怕狼、后怕虎,一事无成白辛苦。
这个世界要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意味着风险。这个规律,是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无法回避的。
我们要拥抱变化,理解风险,通过承担合理风险获得更大的收益,在风险中成长和进步。就像孩子一样,都是在不断跌到中才学会走路的。
只有主动勇敢的承担风险,才能真正了解风险。通过承担小风险,才能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以后更大的风险。
这个跟人一样,如果一个人连一个感冒都不得还是挺危险的,平时偶尔得个小病,会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会让自己更健康。
在《善恶的彼岸》中,尼采说:“凡是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这句话是犹太人的血泪奋斗史,也是我们每个企业经营的写照。
愿我们每个企业,都有不畏风雨的勇气,都有直面惨淡的意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国企供应链公司最牛的风控措施是:关系!
一分钱招待费都没有,国企怎么干贸易?
国企供应链贸易,不能用法律代替全部风控,法律最多只能解决还款意愿,不能解决还款能力!
国企,你连货都不认识,干个锤子供应链贸易!
地方国企贸易:不干,现在死;干了,未来死;你想怎么死?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