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上下游是假央企,国企贸易公司还跟他们还合作嘛?

时间:2024-07-01 20:17        阅读量 206

这几年,假国企非常盛行,特别是假央企,因为央企规模大,不容易查,更容易欺骗。


这些假央企,有的是纯假的,拿着从网上买的假营业执照、假公章,去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注册,立即就会出现一个假央企出来。


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一家注册公司,基本都是形式审查,所以很容易过关。


除了假注册外,一些央企的子公司也提供挂靠服务。


最近审计署公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里面还提议提到了这个事情:


审计239户部属企业,2户通过股权代持、虚假合作等方式,帮助870户民企挂靠为假国企。


各个央企,不定时的也在公布假央企的名单。


5月31日,公安部经侦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推进会,会议指出,当前,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和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多发高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各地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开展打击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打击整治措施,迅速发起凌厉攻势,坚决遏制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乱象。


这一波下来,估计会打死不少这类企业。


但是,最终还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打击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肯定还会继续想各种办法骗钱。


其实,在次之前,很多的国企贸易公司、供应链公司,经常受到假央企的骗,损失惨重。


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懂,不知道如何辨别假央企,仅看企查查、启信宝这样的app去查。其实,从这类app,也是可以查出来的,只是有的人不会而已。


另外一部分,就比较无耻了,知道是假央企,还给这些企业进行预付或者赊销,接受他们做为承兑人的票据。


也不能说人家无耻吧,基本上背后都是有个人利益的,甚至是领导利益的。


这种情况,我还遇到不少,因为经常出去讲课或者在互联网上,一些企业的风控部门都会偷偷的告诉我他们企业的一些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或者领导的说辞理由是:


这些企业经营很好,业务稳定。


经营好,业务稳定,怎么还去花钱买个央企身份呢?


这里面核心还是:


想利用央企的信用,利用上下游企业给他预付或者赊销、票据等进行融资,然后在把这些信用输送给自己干其他事,或者也再给其他企业进行信用、资金输送挣钱。


没有这个便利,人家有病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干啥。


当然,也有利用这个身份,去拿业务的。如果利用央企的神父,去拿业务,自己有履约能力的,我觉得还可以,风险还不是那么大。


但是,如果利用央企的信用,上下游给他预付或者赊销,这个风险就大了。


央企为什么有信用?话说回来,国企为什么信用好?


主要原因是背后有政府兜底,这也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按照正常企业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是国企不一样,绝大部分国企并不是纯市场化的业务,都跟国计民生相关,所以出了啥问题,一般政府都会兜底。


为什么上下游企业会给假央企授信,还不是看上了央企的信用,信用背后的政府,当然了,央企自身实力也非常强大。


但如果这个身份是假的,出了问题,央企集团、背后的政府还会兜底嘛?


肯定不会的。


所以,国企供应链公司做业务之前,如果上下游是央企,都要进行一次真假辨别,并出具审查资料,如果真的是假央企被骗了,你没审查,或者是明知道是假央企,还对其授信,发生了坏账损失,纪委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那么如果不是对假央企,进行授信,不存在预付或者赊销、票据类的业务,正常的结算行不行?


如果是下游客户,我觉得问题不太大,但是如果是供应商,就比较麻烦一些。


为什么呢?


这要看,做业务的品类是否存在质量、数量问题,如果商品容易出现质量、数量问题,会容易出风险,因为真出现质量、数量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追索,如果他没有售后服务能力,没有赔偿能力,也不行,因为你也没有权利去追索终端供应商,合同相对性原则,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其实,下游客户,我也不建议合作,贸易业务,选择交易对手非常重要,如果交易对手靠谱,你会放很大的心,即使你不太专业,也能挣到钱。


如果上下游不靠谱,即使你再专业,你也很难对付他们,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你再专业,也会有疏忽大意的地方,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


我经常讲:


在渣男堆里想找一个老实靠谱的男朋友,是非常难的。


用手在火堆里取炭,大概率会烫伤手,最好的办法是远离。


当然了,你觉得自己很牛逼,就不信这个邪,想试试,那你就去,俗话说:好狗不挡道!


祝你踩狗屎运!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