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票据回顾:历年5月份,票据市场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5-04-29 19:55        阅读量 23

图:历年5月票据利率走势

图:20254.1-4.28票据利率走势


2024年5月:

2024年5月票据利率整体呈现“月初低开回暖,中旬先下后上,下旬探底后翘尾回升”的走势。节后月初时点,受标杆大行降价牵引,市场情绪走低,票价整体低开行情。随着企业端开票超预期回暖,票源供给支撑,半年国股触及1.25转而上涨。步入中旬,主要大行指导价不断下调,配置期限以短期为主,中小行跟随进场提前配置,看跌行情犹在,票价明显下跌,长短价差拉大。但因监管要求,大行在前端让利企业贴现利率,二级市场买入需求减弱,叠加票源充裕下,票价转而上升。下旬,部分机构被窗口指导,中小行临时额度放出,买盘降价抢票,票价下行探底,6月初票价接近0.1水平。临近月末时点,买方规模需求渐满,中行、农行等大行进场出票,前期持票较多机构参与市场出票以调整规模,企业开票量冲上两千亿以上,票源供给支撑,市场卖盘占优,票价迎来翘尾行情,午后非银和部分机构进场建仓,收票回暖下票价小幅回调。


2023年5月:

2023年5月票据利率整体呈现“前期快速下行,中期止跌回升,后期冲高回落”的走势。前期,节后月初时点,资金宽松充裕,农行等压价进场,买方情绪在大行引领下纷纷释放,企业开票量重回低位,叠加看跌后市影响,卖盘观望居多,票价在供需博弈下快速下行。中期,资金市场平稳,部分抬价进场,收票机构减少,农行由收转出,新增票源跃上千亿级台阶持续回暖,出票方稳步增多,市场买卖力量互换,票价震荡上行。后期,一级市场签发量维持高位,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规模,买入机构增多,票价冲高回落。


2022年5月:

2022年5月,票据利率整体呈现“上旬呈现倒V,中旬小幅震荡,下旬上演深V”的走势。上旬,受4月底规模调控市场“超跌”影响,节后复工首日票价如期迎来“反弹”,但市场悲观预期不改,随着农行、农发、中行等大行进场持续领跌,票价短暂回调后即快速下行。中旬,一级票源明显回暖、贴现增速保持高位,4月信贷社融超预期下滑,主要大行操作出现分歧,农行缺席市场,农发报价先上后下。交投情绪焦灼,供需博弈加剧,票价呈现区间震荡、整体略涨。下旬,结构性降息叠加央行窗口指导,机构规模需求涌现,报价“急转直下”,主流足年双国最低跌至0.8%,创新今年以来新低纪录。随着票源供给持续攀升和规模调控陆续到位,买方配置意愿收敛,部分大行开始出票,卖盘需求转为旺盛,票价“扶摇直上”。


2021年5月:

2021年5月,票价呈现“整体震荡下行,多次反弹受阻,月内再创新低”。5月利率中枢环比继续下行28BP。节后月初,企业端开票情绪低迷,机构大多谨慎观望,票据价格有所回调,但反弹动力明显不足。中下旬,市场情绪受主要标杆大行操作的牵引,票价一波三折,反弹阻力重重,补规模需求下,买盘操作主要以配置短期票过渡为主,三四季度到期等年内票颇受市场欢迎,导致价格不断下探,刷新本年以来新低纪录。短期票跌幅尤为显著,长短期限价差逐步拉大,足年、半年双国股价差达到30BP,实属历年罕见。


2020年5月:

2020年5月,票价呈现“上旬震荡走低,中旬开始回升,月末企稳回落”。上旬资金面宽松,票量不足,持票机构议价能力较强,大行频频进场,供不应求局面推动票价下行并创历史新低。进入中旬,超买情况有所缓解,票价出现企稳迹象。虽然供给力量未明显回暖,但机构配置需求收敛,票价开始筑底回升。月末最后一周,地方债发行量达到7700亿元,市场流动性压力明显增强,资金成本支撑下,票价小幅回落但空间有限。


2019年5月:

2019年5月,票价呈现“上旬震荡调整,中旬小幅下行,下旬冲高回落”。5月利率中枢环比下行7BP。节后第一个工作周,央行公布“定向降准”政策,针对服务县域经济的中小行投放流动性。中小行买入情绪释放,大行操作稍显谨慎,国股城商价格较上月末上调后进入震荡行情。进入中旬,资金面压力显现,缴准缴税以及流动性工具到期支撑资金利率,邮储、兴业、招商、农行报价积极,中小行配置热情在降准政策背景下持续释放,票源不足压制成交利率上行,在月中时点后票据利率开始缓慢探底。下旬市场环境有变,风险事件主导行情,买方操作趋向谨慎,国股票成配置首选,中小行融资压力增加且在卖出市场“有价无市”,月底最后两天买方补规模需求恢复,导致国股票冲高回落。


2018年5月:

2018年5月,票价整体呈现前期快速上行后持续小幅调整的态势,5月利率中枢环比上行7BP。上旬,受政策环境影响,4月末资管新规落地叠加5月初银行跨省票据业务规范的通知发布,市场上收票力量受到限制,大行参与度降低,中小行难以完全消化市场上的票源,供需力量失衡推动票价在本月上旬迅速攀升至前期中位水平。中旬,大行压价进场,买方市场在大行的引导下收票情绪开始释放,票价开始企稳。下旬,临近月末时点,前期持票较多机构参与市场出票以调整规模,大行参与度也开始增加,买卖力量趋于平衡,票价在供需双方的博弈下小幅波动。


2017年5月:

2017年5月票据市场价格震荡上行,幅度有所收窄。月初,受到监管趋严,银监检查等影响,出票机构增多,出票量上升,而买入机构并未增加,大行如邮储兴业相继上调买入利率,票据利率小幅上行约18BP;月中之后,市场资金面缓和,受到票据价格上行影响,收票机构渐增,主要以中小行为主,价格持稳;进入下旬,考虑到月末规模问题,机构纷纷出来收票,而国股买入机构较少,收票机构有较高的定价权,部分做市商上调指导价,国股利率继续小幅上行。


2016年5月:

2016年5月电票和纸票价格走势一样:均是非常平稳,低位运行。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信贷需求小,开票量受影响;一方面是银行为了补充信贷规模,积极配置票据资产,中行、浦发等做市商均大规模收票,买入势头强劲;此外央行连续通过逆回购和MLF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整个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资金利率相对稳定,票据市场非常平稳。


2015年5月:

2015年5月票据价格仍然延续下行走势,下旬之后企稳。月初在资金价格继续下降和票量尚未恢复的背景下,买入需求强劲,而大部分机构都进行囤票操作,市场价格显著下行。但随着票量的恢复,出票量增加明显,买入机构观望情绪浓重,恐慌情绪蔓延,价格上涨20个BP左右。央行在10日宣布进行25个BP的降息操作,宽松预期加大,再加上资金价格一再创新低,各家银行纷纷出手票据市场,中行、农行、建行、交行都在出各期限低价资金,并一再调低指导价,降息之后票据价格每天下行20个BP以上。


2014年5月:

2014年5月票据利率先下行后上涨月末再下行。月初,资金利率平稳回落;实体经济信贷疲弱,银行纷纷收票充贷,加大票据利率下行动力。16日,127号文发布对同业业务做出进一步规范,文中主要限制了三方以上买返业务,并且提高了同业业务风险权重比例,对票据业务将会产生一定影响。“127号文”一经颁布,买单骤降,贴现利率连日跳升。下旬,“127号文”影响逐渐降温,其对机构同业业务的实际限制力也弱于预期,不少银行再度敞开收票,导致利率冲高回落。




2013年5月:

2013年5月票据利率先小幅下行后震荡上涨。月初资金面重归平稳,而银行信贷规模依旧宽松,加之票源偏少,转贴利率小幅下行。10日之后财税缴款对资金面的冲击持续发酵,机构选择更多沽出票据资产,下旬银监会发布《关于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通知》,风险排查对象指向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上的“桥”明显减少,转贴利率震荡上行。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