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行业之殇: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因染指融资性贸易走上不归路!原来不只有国企玩,民企姿势更野

时间:2025-04-29 20:03        阅读量 14

引言 

 近两年,在数十场供应链专题培训中,我们发现大家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融资性贸易只和国企有关,民企完全不用care? 

 非也!今天我们就来戳破这个误区! 

 尤其是近几年,不少民营上市公司把融资性贸易玩得风生水起,姿势比国企还野。这是为啥呢? 

 民企既要扛业绩压力,又要讨好资本市场,稍微急功近利一些,就会用“美丽的”财务报表在市场上招摇撞骗。融资性贸易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表面是买卖货物,实则倒腾资金。国企可能图个虚增规模,但民企玩这套往往为了续命:要么给财报贴金骗融资,要么拆东墙补西墙填窟窿,结果一不留神就爆雷退市,甚至是老板蹲号子。 

 

 一、民企爆雷前的4大征兆:合作方看到这些赶紧跑 

 1、毛利率低得离谱,流水却高得吓人:公司营收突然像坐火箭似的往上蹿,尤其是贸易业务量大幅上升,但利润却没跟着明显增加,甚至利润很薄。这很可能是因为在盲目追求贸易营收规模,不考虑贸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给融资性贸易留了空子。比如,某粮油贸易公司,年营收百亿,毛利率不到2%,比卖白菜还惨,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业务,九成是空转流水。 

 2、上下游全是关联公司或贸易方信息模糊:合作的贸易方背景模糊,就像从天而降一样,找不到太多关于它的信息,或者它提供的资料经不起仔细推敲,如:供应商和客户手机号、注册地高度雷同,甚至老板是同一人,却自称有超大业务量,那就要小心,这可能是冲着融资来的,不是真心做贸易的。 

 3、合同像复制粘贴,货权证据全无:交货时间模糊、仓库地址不清,物流单、验收记录一概没有,典型的三不见(不见货、不见人、不见真实交易)。 

 4、资金流向混乱:资金在公司账户里就像着急出门的游客,匆匆来去,没有清晰的流向,很难追溯资金最终的落脚点。这可能意味着资金被挪用或者在进行一些不正当的资金运作,是融资性贸易的潜在风险信号。 

 

 二、血泪案例:3家上市民企因染指融资性贸易走上不归路 

 案例1:东方集团——161亿“空转买卖” 

作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实现IPO的民营上市公司、多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东方集团,从2020年起靠虚构农产品贸易链条,硬生生把营收吹大了161亿!操作手法堪称教科书级:上下游全是关联公司,货物压根不流动,纯靠合同和发票空转。结果,2025年被证监会一把揪住,罚款3900万+强制退市,实控人直接终身禁入资本市场。老炮评析:财报虚胖得像气球,一戳就破。毛利率1.55%还硬撑百亿规模,真当监管是瞎子?玩资本游戏的终局就是退市,国资民企都一样。(对此,万联网也曾做详细报道:这家百强民企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营收超160亿,罚款3900万,被证监会强制退市) 

 案例2:沃格光电——预付款玩成“资金黑洞” 

这家做光电玻璃  的上市公司,2022年和客户签了个神协议:收客户30%保证金,转头预付100%全款给供应商。结果供应商跑路,1.15亿资金差点打水漂。更骚的是,这笔钱在财报里被包装成贸易收入,实际是变相放贷利息。最后被证监会抓包,高管降职降薪,股价腰斩。老炮评析:预付全款却只收三成保证金,这不是做生意,是当慈善家!民企老板为了短期业绩,连常识都没了?  

 案例3:雪松控股——6800名投资者身陷200亿资金黑洞 

 作为曾经的世界500强、广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集团,营收从2015 年的593亿,到2017年飙升至2210亿,接着于2018年跻身世界500强,此后连续四年上榜。其业绩狂飙背后,离不开把融资性贸易玩得风生水起。雪松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实为利用旗下皮包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来融资。2018年起,雪松控股通过注册、收购等方式持有478家公司股权,还实际控制 470 家体外公司,大量“刷流水业务”在近千家公司间发生,2018年7月始,以虚假底层资产发行融资产品。检方称其自2018年4月借道各地金交所和“伪金交所”,共计发行1490只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约596亿,底层资产多为虚假贸易形成的债权。最终,雪松控股因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妨碍作证等罪名被起诉,集团及 19 名高管涉案,大量投资者遭受损失。老炮评析:以供应链业务虚增营收冲入“世界500强”,染指金融后走上自融不归路,终陷死循环。(对此,万联网也曾做详细报道:雪松案细节曝光:被告19人,6800名投资者200亿未兑付,雪松大宗48亿股权亦被冻结) 

 三、行业启示:怎么避开掉入别人设计的融资性贸易陷阱? 

 1、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高管到一线业务员,都要有风险意识,就像给公司织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把风险管理嵌入到每个岗位工作中去。比如业务员在拉业务时,就要初步评估合作方的风险;管理层定期检查业务风险状况,及时发现隐患。 

 2、严格审核业务流程:每一份贸易合同、每一个订单、每一笔资金流向都要仔细过目,就像安检一样,不能漏掉一个可疑点。比如收到货物时,要认真核对货物的数量、质量,和合同约定的一模一样才行;资金支付时,要明确支付对象和用途,不能稀里糊涂就把钱打出去。 

 3、盯紧货物流转,别让合同变废纸:融资性贸易的核心破绽就俩字:没货!凡是上下游关联、货物不经过自家仓库的,立马拉响警报。真心建议大家好好学学货权管理——物流单、验收单、付款记录一条龙锁死,让每一笔交易都能追溯到货。 

 4、提高人员专业能力: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融资性贸易的套路和危害,知道怎么识别潜在风险,就像给员工配上一副火眼金睛,让骗子无所遁形。比如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分享一些典型的融资性贸易案例,让员工从中吸取教训。 

 结语 

 总之,融资性贸易就像个隐藏在供应链里的地雷,民营上市公司得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风险管理,才能避免踩雷,稳稳地在市场竞争中前行。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